论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耻感伦理及其现代性转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宇 

机构地区:[1]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2期109-110,共2页PHILOSOPHY DIGEST

摘  要:本尼迪克特曾将东西方的伦理形态归结为“耻感伦理”与“罪感伦理”两种模式,并指出,“真正的耻感文化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真正的罪感文化则依靠罪恶感在内心的反映来做善行”。中国儒家文化传统存在着源远流长的耻感伦理,它不仅表现为主观性、否定性的道德情感与心理机制,更表现为安伦尽分之集体主义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客观性伦理形态。耻感伦理成为传统儒家文化的基本元素,它在五伦关系的礼法秩序中,通过“耻感”的否定性制裁,驱使个体“成人”,成为社会期待的伦理角色,以塑造五伦和谐的伦理秩序;亦在仁德仁爱的道德意志中,通过“荣辱”的双向性激励,促使士人“至善”,不断向君子人格迈进,以证成天道秩序,实现王道理想。

关 键 词:中国儒家文化 伦理形态 现代性转化 君子人格 伦理秩序 儒家文化传统 集体主义文化 罪感 

分 类 号:B82-0[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