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梁钰
机构地区:[1]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3期43-44,共2页PHILOSOPHY DIGEST
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尤其是Ⅰ-Ⅱ,通常被看作是进入其自然哲学及基本概念架构的最佳门径。他在《物理学》I中讨论了“四因”特别是“目的因”,论证了自然之中包含目的因,并说明了一类和目的联系的必然性,即“假定的或条件的(ex hupotheseos)”必然性。应当如何描述亚氏的目的因概念(即目的因概念的分析)?研究者们普遍存在争议一一善好在其目的因概念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