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亮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波德莱尔与中国新文学”(项目编号:21FZW8049);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波德莱尔在中国的翻译、传播与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9ZWC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从“恶魔”到“摩罗”:诗学谱系的诞生虽然“恶魔”的形象在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但是“恶魔派”这个称呼却来自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骚塞曾在《审判的幻景》的序言中,严厉批评拜伦、济慈、雪莱等浪漫主义诗人。在他来看,这些诗人在生活和写作中表现出双重“不道德”,且拒绝基督教的启示,简直是恶魔行径,故冠之以“恶魔派”的蔑称。暴力、激情和奇异之物是这派诗人所喜爱的,也成为其作品的显著标识。骚塞的命名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扩展开来,“恶魔派”的声势逐渐壮大,如法国的缪塞、波德莱尔,德国的克莱斯特均被列入这一阵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