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成式AI的发展与传播领域革命的若干思考——2023年以来我的新传播研究:论点与框架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喻国明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91 [2]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北京100091 [3]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北京100084

出  处:《新闻爱好者》2024年第5期7-8,共2页Journalism Lover

摘  要:自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已发展30年。互联网作为高维媒介,上下半场指向两种连接逻辑——上半场是“去组织化”:碎化和裂解既有社会模式以卷入新传播要素,完成社会中介化与媒介化过程;而下半场则是“再组织化”:聚合和再组织微粒传播要素并塑造新的社会模式和规则,完成社会深度媒介化过程。传媒业态也有不同表现——上半场是“裂变”模式,表现为个体激活、内容价值延伸、线上场景框架搭建,以规模扩张和集成经济为主;下半场以“聚变”为主,表现为媒介洞察内延、内容突破人机界限、场景要素丰富化,以生态圈建设为主。研究取向亦有变迁——上半场在流动性范式下探究“用户流动”议题,引入探究流动效果的认知神经测量法;下半场在复杂性范式下探究“传播生态系统”议题(包括行为传播、再组织化、复杂治理议题),倡导引入计算科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方法资源共论。

关 键 词:媒介化 传播生态 传播要素 国际互联网 行为科学 去组织化 生态圈 丰富化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