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景春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1,共1页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摘 要:主持人语:本期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刊出四篇文章,其中两篇讨论当代民间文学生产、内涵与特质等问题,两篇讨论传统民间文学的仪式功能和跨文体改编问题。郑土有教授的《新时期民间文学创新性发展问题探讨》讨论了新故事与传统故事的区别,二者虽有口头与书写、听与读、匿名与署名等不同,但新故事是传统故事发展到现代社会出现的新形态,与传统故事只有层级上的区别,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认为新故事是新时期民间故事的新形态,是民间故事大家庭中的一员。他的论文试图解决一个理论问题,即报刊上发表的、有署名的新故事,在本质上到底是作家文学还是民间文学。他的回答直接而明确:属于民间文学。他的论文将有助于我们解决民间文学领域内的一些现实问题,譬如当下正在推进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是否要把新故事纳入其中。按照他的论述,这部分显然是不能缺席的,不仅应该纳入,甚至可以单独成卷。郑芩的《江南“延寿类宝卷”的版本与类别》在搜集整理100本江南“延寿类宝卷”的基础上,讨论这类宝卷的文本构成和内容特点。各卷本根据“核心名词”与“情节基干”之不同,大致可分为男延寿、女延寿、合家延寿、立愿延寿、借寿、桃花延寿、张家延寿等七个类别,这种文本的叙事情节与宣卷仪式的功能高度吻合。这是仪式文艺的特点。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当今江南一些地区仍在编写“延寿类宝卷”,不仅用于仪式宣讲,还供人阅读欣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