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亚丽[1,2] 陈文革 Zhang Yali;Chen Wenge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2]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3]河南大学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所
出 处:《四川戏剧》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Sichuan Drama
基 金: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研究”(项目编号:21ZD18)子课题“黄河流域戏曲与说唱音乐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生发于清末的豫剧科班为彼时河南梆子演艺市场高度发达的产物。豫剧科班教育的出现,标志着独立于民间戏班之外的专职戏曲教育机构的产生。20世纪早期的豫剧科班,以开封的“许门”和“蒋门”两大势力为主,为“跑高台”时期的豫剧培养了大量演员。民国时期豫剧教育得以改革发展,彼时豫剧开始由农村进入城市市场,一方面以周海水创办“太乙班”培养“十八兰”为标志,开豫剧女子科班教育之先河;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分子的加入与革新,以樊粹庭及其创办的“狮吼儿童剧团”影响最为深远,为豫剧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在场”下的豫剧教育事业进一步革新与发展。从“科班”到“戏校”,20世纪河南豫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大豫剧”格局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