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眩晕发生状况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晓媛 马蓓蓓 

机构地区:[1]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出  处:《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4年第6期658-663,共6页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基  金:2022年度省老年健康科研项目(LKM2022072)。

摘  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眩晕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评价其预测患者眩晕发生的效能。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建模组,均行介入取栓术治疗,并在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眩晕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眩晕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使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另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验证组,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眩晕发生的预测效果。结果300例患者随访期间96例出现眩晕症状,眩晕发生率为32.00%;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在病变部位、吸烟史、合并高血压、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为后循环、吸烟、合并高血压、CRP水平高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眩晕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列线图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模型构建,结果显示模型C-index为0.804(95%CI 0.756~0.852),提示模型辨别度良好;绘制校准曲线发现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提示模型预测准确度良好;绘制决策曲线显示,阈值在0.00~0.90范围内的净受益率大于0,始终有临床意义;在验证组中绘制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眩晕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 0.671~0.791,P<0.001),敏感度为67.31%,特异度为68.37%,有一定预测效果,但效果一般。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仍有眩晕发生风险,可能与病变部位、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及CR

关 键 词: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眩晕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