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入路方式创新:从ISR国际专家共识谈起  

Innovation in the approach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from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to clinical practi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波[1] 乃吉普·阿不都艾尼 蔡正昊 FENG Bo;Najipu·Abuduaini;CAI Zhenghao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200025

出  处:《临床外科杂志》2024年第5期453-456,共4页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摘  要:超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保肛问题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1994年,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首次被报道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1],此后逐渐被视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提供保肛手段的重要措施,并在肿瘤根治和肛门功能保留方面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1-8]。在ISR中,精确游离内外括约肌间隙(intersphincteric dissection,ISD)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关键环节。手术难点是肿瘤位置过低以及手术视野的受限。视野的局限性使得手术区域难以充分暴露,增加了误入错误解剖层面的风险。目前,广泛采用的ISR入路包括经腹经肛联合入路、完全经腹入路及经肛外翻拖出式入路。

关 键 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国际专家共识 手术入路 经肛内镜手术 

分 类 号:R7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