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314419 [2]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医医院,312300 [3]浙江英特医药药材有限公司,310015
出 处:《浙江临床医学》2024年第5期776-778,共3页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摘 要:随着现代生活压力增大,失眠发生率升高,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1]。目前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失眠率分别为26%、38.2%和35.9%[2]。作为一种危险因素及情绪、焦虑和精神障碍共病状况,失眠影响逐渐扩大[3]。目前西医治疗以镇静催眠类药物为主,起效快,但易产生依赖性、耐受性和反跳现象,且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古代中医早已关注难以入睡的人群,《黄帝内经》中“不寐”、“目不瞑”、“不得卧”等描述即对应现代医学“失眠”范畴[4-5]。中医药理论认为失眠是阴阳失衡所致[6],多由外感、内伤、饮食、久病和/或先天体质等病因病机引起,并探索出多种防治疗法。中医药改善睡眠更强调整体阴阳平衡,但起效时间慢,患者依从性差。而中西药物的协同应用可有效弥补两者不足。
关 键 词:中医药理论 中西医药 古代中医 精神障碍 中西药物 反跳现象 睡眠障碍 协同应用
分 类 号:R740[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