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尹昱珺 马秋丽 Yin Yujun;Ma Qiuli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出 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及其关系研究”(21&ZD008);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叙事研究”(22CZTJ04)。
摘 要:“第二个结合”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质、中华文化的民族根脉、中国实际的实践活力。从历史向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萌蘖而生,内蕴着“文明蒙尘”向“文明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理论向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相互成就中拔节孕穗,表现为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从价值向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一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观,超越了中国古代文明观、西方霸权主义文明观、传统社会主义文明观,在“返本开新”的意义上不断引领和开辟人类文明新境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