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小学艺术类非遗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以“小红门地秧歌”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紫绮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北京100080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7期192-195,共4页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如何将非遗基因种进孩子们的血液里、使非遗从“活着”走向“活力”,实现其活态传承,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校本非遗特色课程不失为好的举措。本文立足于对北京市国家级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红门地秧歌”的田野调研,以“教育生态理念”作为课程开发的理论视角,从创设整体环境、开发特色课程、提升教师素质素养三方面对非遗课程体系的构建展开思考。唯有活态传承,才能保持生命力,望我国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课程体系 小红门地秧歌 

分 类 号:G62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