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梅剑华 Mei Jianhua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Fujian Tribune
摘 要:心理因果是心灵哲学的老问题,奠基是当代形而上学中的新概念,运用奠基概念处理心理因果是探索性工作。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认为心理属性不同于物理属性,但是心理属性依赖于物理属性。金在权的排斥论证对这一主流立场提出了挑战:如果心理属性不同于物理属性,就会导致对同一个物理结果的过度决定情况,存在双重原因——心理原因和物理原因。面对这种批评,用奠基刻画心物关系的物理主义者认为心理属性不同于物理属性,但是心理属性奠基于物理属性,而既然心理原因奠基于物理原因,在排斥论证中就不存在真正的过度决定。这种回应面临外部论的反驳:心理原因不能完全奠基于物理原因而是为外部事实所决定。传统的奠基物理主义将物理原因理解为大脑的神经元活动,即一种奠基微观物理主义,而奠基宏观物理主义则认为,物理原因不仅包括大脑的神经元活动也包括外部世界的物理事实。奠基宏观物理主义既能回应外部论的挑战,又能成功解决排斥论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1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