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莹[1] Zhou Ying
机构地区:[1]吉林警察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出 处:《新闻研究导刊》2024年第10期54-56,共3页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基 金:2023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基于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警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JX2023D632。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传播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如何有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向世界传递真实、客观的中国声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外语人才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重点探讨在国际传播语境下,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阵地的高校,应如何有效培养外语人才,以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明确国际传播能力的内涵和外语人才的角色定位,并归纳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外语人才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执行者、推动者,是国际信息的精准传播者,发挥着其他人难以替代的作用。为了有效培养外语人才,高校需要优化教学设置、深化国际合作、完善激励机制,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技能。通过实施上述策略,有助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现中国形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