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见”辨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江[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4年第5期80-87,共8页

摘  要:“识”与“见”是意义相近,在一定语境下可互训之字。在西方阐释学理论中,尤其是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阐释学理论,突出强调“前见”的意义与功能,并以此概念为核心,建构了当代阐释学的基本框架。中国古代阐释传统中,没有阐释学意蕴的前见概念。但是,老子提出并界定了“前识”,并以此范畴深刻影响后世,开辟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阐释路线与传统,在中国思想史和社会史上留下深远影响。本文从中国训诂学与文字学方法上手,力求辨明阐释学意义上东西方两个概念之间的深刻差异,由此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阐释传统的一些重要特征,讨论和判定其当代意义,为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提供新的基础性概念。

关 键 词:阐释学 互训 中国思想史 伽达默尔 文字学 基础性概念 

分 类 号:H31[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