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江[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4年第5期80-87,共8页
摘 要:“识”与“见”是意义相近,在一定语境下可互训之字。在西方阐释学理论中,尤其是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阐释学理论,突出强调“前见”的意义与功能,并以此概念为核心,建构了当代阐释学的基本框架。中国古代阐释传统中,没有阐释学意蕴的前见概念。但是,老子提出并界定了“前识”,并以此范畴深刻影响后世,开辟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阐释路线与传统,在中国思想史和社会史上留下深远影响。本文从中国训诂学与文字学方法上手,力求辨明阐释学意义上东西方两个概念之间的深刻差异,由此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阐释传统的一些重要特征,讨论和判定其当代意义,为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提供新的基础性概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