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救济制度的文本建构与赈灾实践的背离——以1938—1942年河南水旱蝗灾为例  

The Deviation between Text Construction of Modern Relief System and Disaster Relief Practice:Take the Disaster in Henan Province from 1938 to 1942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苗艳丽 Miao Yanli

机构地区:[1]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历史教学(下半月)》2024年第5期31-41,共11页History Teaching

基  金: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7ZDA158);云南省教育厅(第八批)“云南省高校灾害数据库建设与边疆社会治理科技创新团队”;2022年度昆明理工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文社科培育专项(PYSZZX22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先以官方文书为史料,从动因、过程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分析政府的现代化救济制度建构。然后以1938—1942年河南国统区水旱蝗赈灾实践为案例,分析赈灾的必要性、赈灾响应速度及赈灾举措。最后,将该赈灾案例置于现代化救济制度建构进程之中,从组织、经费、理念三个层面动态分析救济制度的文本建构与赈灾实践的背离,揭示全国抗战时期官方文书中的救济制度现代化建构并不是基于其赈灾实践,官方文书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巨大反差在民国时期亦同样存在。这意味着必须将救济制度与赈灾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关 键 词:赈灾实践 现代化救济制度 全国抗战时期 河南国统区 灾荒 

分 类 号:K26[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