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娜 张晓艳 郭玉玲 李自普 曲妮燕 Yang Na;Zhang Xiaoyan;Guo Yuling;Li Zipu;Qu Niyan
出 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4年第5期385-389,共5页Chinese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脑病伴双向发作及后期弥散降低(AES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AESD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AESD患儿在病程第1天出现抽搐或惊厥持续状态,脑脊液和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正常。经过镇静治疗后,抽搐缓解,神志清醒,精神状态良好。但病程第6天,2例患儿再次出现抽搐。颅脑核磁共振显示额顶颞枕叶/额叶皮层下白质高信号,呈"亮树征"。其中1例患儿颅脑波谱分析显示双侧额叶异常信号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谷氨酸升高,乳酸峰可疑升高;脑灌注(动脉自旋标记)显示双侧额叶灌注减少,左侧较右侧范围更广泛。2例患儿均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维生素B族、左卡尼汀和抗惊厥等对症治疗。其中1例患儿遗留肌张力和姿势异常,另1例患儿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AESD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后遗症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关 键 词:急性脑病伴双向发作及后期弥散降低 临床特征 抽搐 神经系统后遗症 婴幼儿
分 类 号:R742[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0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