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瑞丛 王姝瑞 韩小磊 周生花[2] 何华[2] DING Ruicong;WANG Shurui;HAN Xiaolei;ZHOU Shenghua;HE Hua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
出 处:《国医论坛》2024年第3期12-14,共3页For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21JDZX2066)。
摘 要:李东垣提出的阴火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究竟何为阴火,医家争论不休,对于阴火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定论。通过对阴火相关的脏腑、阴火阳火之分、阴火的虚实属性以及阴火与元气相关性的论述,认为李东垣所说的阴火几乎涉及所有的脏腑经脉,包括生理性的心火、肾火及一切不正之火。阴火论的形成与李东垣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疾病情况密切相关,阴火形成的直接原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阴血失敛、中虚火乘、气候失宜等多个方面。对于阴火实质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有利于挖掘李东垣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
分 类 号:R228[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