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梦姣[1] 王振军[1] 郭振营[1] 郭志刚[1] 闫玉栋[1] 吴学平 董彦琪[1] Li Mengjiao
机构地区:[1]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9期18-26,共9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河南省科技智库调研课题(编号:HNKJZK-2023-34B)。
摘 要:食用菌因营养丰富、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其产业迅速成长为我国种植业领域第五大产业,在国民经济、出口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因生产过程中特殊的高温高湿栽培环境和复杂的基质来源等原因,易导致病虫害频发,不断出现农药超限量或超范围滥用情况,致使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我国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保障食用菌产品安全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和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食用菌产品中农药残留现状,农药残留致国外扣留(召回)我国出口食用菌产品情况,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在食用菌上的有效农药数据以及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建设状况。结果表明我国食用菌产业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制定部门多,存在交叉和重复现象;国内外食用菌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不一致;登记农药种类少,且与残留限量标准不一致;生产者缺乏一定的病虫害防治与农药科学使用方面的专业知识。综上,由于我国食用菌产业存在农药残留严重、难以适应国际贸易壁垒、登记农药种类少、生产技术体系不完善等情况,因此亟需制定和完善标准和制度、建立完善农残检测方法、研发绿色高效新型农药、完善生产技术体系等,以保障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