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光芒 Zhang Guangmang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当代文坛》2024年第4期27-34,共8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文学学术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AZW015。
摘 要:谈论“文学性研究”的合法性问题不是剔除“非文学性研究”的问题,真正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和重构二者的动态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文学性研究”与“非文学性研究”并不是逻辑上同一层级的并列关系,“文学性研究”永远是第一位的,“非文学性研究”永远是第二位的。“文学性研究”从理论上应该体现为一种自由的和综合性的审美状态。我们的文学批评史充满了太多的非文学性的取向和非文学性的趣味。其一,在价值旨趣上,习惯性地认定思想价值大于审美价值;其二,在意义解读上,习惯性地认定社会意义优先于文学意义。通过反思这两种倾向可以说明回到“文学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则可以说明其可行性如何。一是如何将政治化的非文学性解读,转换为文学性解读;二是通过改变思想道德上的“宏大叙事”倾向,探讨重归“文学性研究”的可行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