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中的新闻文体遮蔽:表现与规避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艳辉[1]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青年记者》2024年第5期33-36,共4页Youth Journalist

基  金: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编号:18VXK008)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新闻传播存在的意义是促进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这一意义的实现主要得益于系统性地从事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专业媒体。专业媒体在职业实践中逐步明确传播信息和联系社会两大重要功能,前者靠新闻报道实现,后者主要通过建立在新闻报道基础上的评论或分析达成,并由此而形成文体规范。然而,随着媒体融合的加深,新闻写作日趋杂糅,社交媒体平台推送缺乏文体标识,新闻文体被遮蔽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一现象或将削减专业媒体的公信力,并影响人们的判断与行动,影响公共舆论和社会共识的形成。专业媒体作为新闻业最为重要的实践主体,必须奉行严肃规范的采编方针,在媒体融合中坚守而非弱化已经运用成熟的新闻文体。

关 键 词:媒体融合 新闻文体 专业媒体 媒体公信力 文体标识 文体规范 

分 类 号:G210.7[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