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24年第3期51-51,共1页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摘 要: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美国纽约熨斗研究所团队报告称,他们在理解相对较高温度下超导性起源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些发现涉及自1986年以来一直困扰科学家的一类超导体——铜酸盐。超高速悬浮列车、远距离无损电力传输、更快的核磁共振机器……如果人们能够制造出室温下无电阻传输电力的超导材料,那么所有这些先进应用都可以实现。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物理学家认为,超导性只存在于-243℃(高于绝对零度约30℃)以下的极低温度,但如此低温需要昂贵的冷却系统才能达到。1986年,铜酸盐被发现,其高温超导性震惊了科学界:铜酸盐在-123℃仍能保持超导性。
关 键 词:超导性 绝对零度 核磁共振 悬浮列车 《科学》杂志 电力传输 超导体 超导材料
分 类 号:TM26[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3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