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科政[1] Li Kezheng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24年第3期50-61,共12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ZX037)。
摘 要:康德曾提出,“意志无非就是实践的理性”,该论题一直备受争议。人们通常认为,意志是被理性规定的东西,因而与理性有别。但是,这种对意志的看法过于狭隘,既不符合康德的思想,也忽视了实践理性的特殊性。当代学者倾向于把欲求能力与情感看作一回事,但在康德看来,欲求能力虽然经常在情感的激发下行动,却是一种主动行动的能力,是人类能动性的表现。相反,情感只是一种被动活动的机能。情感与理性都能规定欲求能力,理性对欲求能力的规定就是实践理性。在理性的这种应用中,行动主体与一个行动在欲求中结合,而实践命题或命令式就是行动欲求的表达。实践理性按照其法则规定具体的行动,这种能力正是康德所说的意志。纯粹意志只是法则的表象,而法则本身表达的正是理性的行动欲求。因此,实践理性与意志只是从两种角度来看待同一种能力。针对康德论题的批评大多对意志持一种狭隘的看法,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局限了人们对于自身的认识与反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