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蒙露 Liu Menglu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24年第3期91-103,共13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24)。
摘 要:在理由内在主义的共识下,科斯嘉围绕实践理性的动机与规范性提出两个核心论点,向威廉斯式内在理由发起挑战。其挑战基于“实践理性有指导目的的实质规范性”而欲证明:威廉斯因为将实践理性理解为泛工具理性,所以他才怀疑其能独立提供动机,而科斯嘉认为这会导致实践理性无任何规范性。从威廉斯的思想中寻找资源,可反驳科斯嘉的核心论点:怀疑实践理性自身的动机效力,是因为动机能为行动提供真实的心理学解释而理性不能;而实践理性的泛工具规范性是指“在我的主观目的”匹配“在世界的客观状况”,其成立无需承认理性蕴含道德、审慎等指导目的的规范性。二人的分歧可从“如何认识实践理性”引申出“如何理解实践所需的规范性”。宏观地,立足于威廉斯对现代道德的批判能够更深入地回应科斯嘉。威廉斯主张,实践领域真正需要的价值规范不是来自普遍、自律的实践理性原则,而是源于个体的真实品格、特定的人生计划、社会的影响、与他人的互动;实践理由应能打动行动者,在伦理生活中发挥实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