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人工智能的双向互动——以大语言模型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悦 林展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法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  处:《史学理论研究》2024年第3期43-54,共12页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基  金:香港研究资助局卓越研究计划(项目编号:AoE/B-704/22-R)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前,对人工智能造成的冲击,历史学者的态度并不一致,或热烈拥抱,或批判吸收,或警惕反思,总体而言,是在被动地响应。①但是,仅仅被动响应是不够的。历史学及其理论不仅应当重视人工智能,更应该介人和影响其发展。早在1976年,约瑟夫·魏岑鲍姆(Joseph Weizenbaum)就提出,历史学有必要介人人工智能,特别是保存那些无法成为人工智能输人数据的史料。②2019年,在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研究所,③该研究所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改善人类状况方面有着非凡前景,但前提是能够成功引导其朝着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语言模型 历史学者 斯坦福大学 史学理论 双向互动 批判吸收 被动响应 

分 类 号:TP18[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