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翁志丹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
出 处:《新美术》2024年第2期233-239,共7页Journal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摘 要:一“写意”观念的演变中国画的主要精神特质之一就是具有“写意性”,通常与工笔相对,落笔随意不受拘束,并以水墨挥洒抒发画家胸臆。这样的表述虽然可以作为通识性的说明,但没有揭示中国画“写意”的内在意涵。“写意”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策》,“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1,指表明心迹。南北朝时期《胡汉译经音义同异记》云:“夫神理无声,因言辞以写意;言辞无迹,缘文字以图音。”2江淹《丹砂可学赋》云:“拟若木以写意,拾瑶草而悠然。”3可见,无论是经文用言辞表达义理,还是诗文传达情怀,其本质都是传达心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代文献中已有“展转释之,文多不录,但写意云”。4说明在唐代“写意”已经有“简略”的意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