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视野下的徐渭“写意”画学建构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翁志丹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

出  处:《新美术》2024年第2期233-239,共7页Journal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摘  要:一“写意”观念的演变中国画的主要精神特质之一就是具有“写意性”,通常与工笔相对,落笔随意不受拘束,并以水墨挥洒抒发画家胸臆。这样的表述虽然可以作为通识性的说明,但没有揭示中国画“写意”的内在意涵。“写意”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策》,“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1,指表明心迹。南北朝时期《胡汉译经音义同异记》云:“夫神理无声,因言辞以写意;言辞无迹,缘文字以图音。”2江淹《丹砂可学赋》云:“拟若木以写意,拾瑶草而悠然。”3可见,无论是经文用言辞表达义理,还是诗文传达情怀,其本质都是传达心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代文献中已有“展转释之,文多不录,但写意云”。4说明在唐代“写意”已经有“简略”的意思。

关 键 词:写意性 《战国策》 画学 精神特质 建构研究 南北朝时期 通识性 唐代文献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