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显眼包”词性转变看“仰巴脚效应”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余春娟 

机构地区:[1]龙泉市第一中学

出  处:《新读写》2024年第6期28-29,共2页

摘  要:一、热点引入“显眼包”原来是形容一个人爱出风头,做超出常规的行为,甚至丢人现眼,带有“嫌弃”意味。这个梗最初来自一位扮丑、搞怪的快手主播“迷人的郭老师”。不过,随着网络传播,显眼包的贬义色彩逐渐淡化。当下“显眼包”一词已经“可盐可甜”,因与众不同而大受欢迎。称某人为“显眼包”,不仅在于其表面“爱出风头”,更在于其内在的风趣可爱.

关 键 词:主播 网络传播 贬义色彩 词性转变 快手 与众不同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