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美术教育场域空间的构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金泽琳(文/图) 熊永松(文/图)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  处:《中国民族美术》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CHINESE MINZU ART

基  金:2023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科研项目“中国红色美术的史料整理及创作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  要: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美育场域的形成,在政治动员、社会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从布尔迪厄场域理论切入,以场域、资本与惯习三者为基础,分析陕甘宁边区社会美育场域空间的构建与发展,并发现资本生产作用、变革传统惯习为构建丰富场域空间提供了重要思路。党的社会美育活动推动了政治权力向群众生活延伸,促进了基层场域与惯习的同步匹配,并为当今构建美育空间活态化、提高民众文化自觉与政治认同提供了历史借鉴。

关 键 词:社会美育场域 陕甘宁边区 资本作用 审美惯习 实践路径 

分 类 号:J120.9[艺术—艺术理论] K269.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