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像的诞生:明清小说插图中的像与人  

The Birth of Portrait:Portrait and Character Images in Illustrations of Ming and Qing Novel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子成 Zheng Zicheng

机构地区:[1]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出  处:《学术研究》2024年第6期153-160,共8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中国古代小说版画图题研究”(GD19YZW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明清小说情节图以标志性的面部特征、特殊服饰区分人物,小说人物形象因此突破时代、地区的限制在不同的“图像环路”中被读者接受。除情节图外,明代小说刊本还有少量人物图,全为静态肖像,大多配有文风庄重的图题。清初醉耕堂《评论出像水浒传》以《水浒叶子》取代情节图的做法改变了小说的图像模式。醉耕堂后出的《四大奇书第一种》延续了《水浒叶子》式的动态造型,但弱化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并配以庄重的图题。醉耕堂两部小说插图的版式、造型、排序、图题等开创了被称为绣像的清代小说人物图的常规模式。尽管减弱个性的艺术表现使小说绣像更易为大众接受,但也使其流于平庸且更易陷入抄袭。晚清小说绣像的复兴体现在技术层面,其形像塑造逻辑及思想内核与前代无异。

关 键 词:图像环路 人物图 绣像 《水浒叶子》 《四大奇书第一种》 

分 类 号:I207.4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