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4年第6期743-747,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82202895);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NSFSC1390)。
摘 要:目的总结胃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简称“我院”)收治的2例胃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结合我院的2例及文献收集的12例共14例胃FDCS患者的资料发现,胃FDCS好发于女性(男∶女=3∶11);发病年龄22~67岁、平均49岁、中位5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7/14);胃FDCS最大径2~23 cm、中位10 cm。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多为梭形或卵圆形,呈束状、漩涡状、席纹状、车辐状、弥漫片状或模糊的结节状生长。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边界不清;胞质嗜酸性;胞核椭圆形或梭形,通常呈泡状,核仁明显。部分区域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呈多边形,双核或多核常见,可观察到瘤巨细胞或合体样细胞存在,核分裂象易见(>5个/10 HPF)。肿瘤内常见小淋巴细胞浸润,多聚集在血管周围,可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结构;肿瘤周边淋巴组织可呈透明血管Castleman病样改变。此外,肿瘤内还可见扩张的假血管样腔隙,内含嗜伊红色的蛋白样物,类似于胸腺瘤中的腔隙状结构。部分病例可见明显坏死及黏液变区域。大多数病例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楚,文献报道中2例可见肿瘤浸润性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本组资料中胃FDCS细胞多数表达CD21(13/14)、CD23(11/13)、CD35(11/14),部分表达CD68(6/9)、S100(4/9),不表达CD117(0/11)和DOG1(0/8)。胃FDCS应与多种发生于胃的肿瘤相鉴别,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认识和熟悉FDCS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在鉴别诊断中纳入滤泡树突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13/14)。本组胃FDCS中,4例累及网膜或横结肠系膜,3例发生肝转移,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有10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31个月,1例因肝转移死亡,1例带瘤生存,余均为无瘤生存。其中我院的病例1术后4个月发现肝多发转移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