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遗在职业院校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机理与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游红梅[1] 伍友艳[1] 张筠[1] 

机构地区:[1]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30022

出  处:《戏剧之家》2024年第16期183-186,共4页Home Drama

基  金: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非遗‘渔鼓’音乐元素融入幼教类专业音乐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22B149;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文化自信导向下桂林渔鼓音乐元素在广西儿歌童谣中的应用与研究”,项目编号:2022KY0957。

摘  要:高等院校承担着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是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和专业特长,注重教育研究优势,展现高度的文化意识和责任感,积极承担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责任,包括深入挖掘和整合校园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使之渗透到课堂教学和科技创新教育领域,并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实施困难,高校需要明确其中的教学逻辑,逐步建立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引导文化遗产从传统的传承方式向现代化的传承方式转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优势。

关 键 词:广西非遗 职业院校 教育 创新 

分 类 号:G122-4[文化科学] G71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