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云平
出 处:《东南传播》2024年第6期31-36,共6页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基 金: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2023年度中央戏剧学院学生项目“从电影再媒介化看戏曲片‘超媒介’与‘无媒介’的两种矛盾--以费穆与崔嵬戏曲片创作为例”(课题编号YNXS2309)成果。
摘 要:戏曲片作为中国独有的片种,展现着与一般故事片不同的艺术规律,在创作中汇聚了电影二度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深入研究崔嵬和费穆的戏曲电影创作观念,可以发现崔嵬致力于“去媒介性”,试图在电影作为再媒介化工具的视域中最大程度地消隐自身的媒介痕迹。相反,费穆更加强调“超媒介性”,通过电影独特的语言和调度方式,将戏曲片多媒介化,赋予其更广泛的媒介特性。与戏曲相对,电影的去媒介化突显了戏曲的主体性(戏曲的超媒介化),但同时也强调了摄影机的在场,却消弭了戏曲的主体性(戏曲的去媒介化)。本文通过分析这两位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戏曲片导演的电影语言特性,探讨新中国建立前后两个时期电影和戏曲再媒介化的两种创作观念的变化,进而深入讨论戏剧性在现代电影中的典型化与重构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6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