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康 邓宏图 Li Kang;Deng Hongtu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71-85,共15页ECONOMIC HISTORY
基 金: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国家能力视角下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项目编号:JAS21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ZDA06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聚焦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探讨其对于提升国家的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取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传统农业社会时期中国的上层官组织和下层乡村社会处于“双层分离”状态,依靠地主士绅阶层完成国家对乡村社会的间接管理,而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国家政权不是以内卷化的形式,而是借助于各种党政组织和团体垂直深入到乡村社会,由此地权变革造就的强大基层社会组织和政治动员能力,使新生的政权相继完成了农业组织变革与意识形态再造,有效地促进了现代中国国家能力建设,为工业化转型铺平了道路。因之,比较历史制度的分析表明,土改不仅关乎土地权能的重构与再分配,也是土地背后所涉及的多方利益主体之间权力结构的重塑,这对于发掘土改之于中国现代国家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这层含义至关重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