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剩余

作品数:2034被引量:4055H指数:2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吉元冯海发张桂文杨竹节贺彩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5年第2期62-67,共6页孔祥智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这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继续向非农领域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也需要具有“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进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 全面振兴 非农领域 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型职业农民 有机结合 
增进对大国“三农”的制度性理解——评罗必良教授的新作《大国三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39-140,共2页黄祖辉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是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制度内涵。以科斯、诺斯及阿西莫格鲁等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家一致认为...
关键词:工业反哺农业 制度演化 农业剩余 乡村振兴 剪刀差 统购统销 诺斯 新中国成立初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考与政策反思
《中国合作经济》2024年第10期25-28,共4页张杨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表明未来我党仍然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最为突出、发展历史最久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共...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乡村振兴 计划经济时期 合作社成员 就地转移 辐射带动 
不止于经济效率:“农业剩余劳动”的多维价值分析
《科学.经济.社会》2024年第4期25-42,M0001,共19页陈奕山 
经济学文献认为,我国存在大量低产出效率的“农业剩余劳动”,这些劳动缺乏价值,其数量最好尽快压减至零。然而,经济价值无法囊括多维度的价值,缺乏经济产出效率不意味着农业剩余劳动在其他维度上同样无价值。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看,我国...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 经济效率 价值 劳动的多维价值 
土地改革、国家能力建设与工业化资本积累——基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经济史和政治经济学考察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71-85,共15页李康 邓宏图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国家能力视角下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项目编号:JAS21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ZDA06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聚焦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探讨其对于提升国家的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取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传统农业社会时期中国的上层官组织和下层乡村社会处于“双层分离”状态,依靠地主士绅阶层完成国家对乡村...
关键词:土地改革 农业剩余 国家能力 工业化转型 
土地改革、国家能力建设与工业化资本积累——基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经济史和政治经济学考察被引量:4
《开放时代》2023年第4期27-44,5-6,共20页李康 邓宏图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国家能力视角下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项目编号:JAS21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ZDA06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聚焦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探讨其对于提升国家的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汲取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传统农业社会时期中国的上层官僚组织和下层乡村社会处于“双层分离”状态,依靠地主士绅阶层完成国家对...
关键词:土地改革 农业剩余 国家能力 工业化转型 
中江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
《四川劳动保障》2023年第7期27-28,共2页曾兵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推进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与实现全民富裕的重要力量。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应该进一步挖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将他们的劳动能力进一步开发,做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202...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 灵活就业人员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就业 劳动力就业 社会保障工作 
基于经济租值耗散理论的水权制度市场化改革及其绩效评价
《灌溉排水学报》2023年第S01期197-201,共5页张春梅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政府主导水权交易准市场机制:演进机制、经济绩效与政策优化”(NJSY20056)
尽管以往研究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管制结构—体制选择行为—经济制度绩效”范式解释了我国农业经济转轨的本质及其制度绩效提升的机制,但这一范式尚未运用于我国水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对我国水权制度市场化改...
关键词:水权制度 农业剩余水权 水资源经济租值 市场主体行为 数理经济模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及面临的矛盾选择被引量:2
《理论学习与探索》2023年第2期9-12,共4页刘伟 
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工业化加速时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位置的演变,矛盾集中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而,许多发展经济学家常常把二元经济的转换描写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在这一发展阶段上之所以发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产品需求 恩格尔系数 农业劳动力 发展经济学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最终需求 非农部门 
中国农业需要多少生产投工?——实际投工量和合适投工量的比较及其含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9-28,共10页陈奕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ZD101)。
中国农业要有必要的生产投工,也应为农业劳动者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测算2004—2018年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投工量,并以农业劳动报酬率趋同于非农劳动报酬率为标准测算农业生产的合适投工量。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的实际投工量远大于合适投工...
关键词:农业生产投工 生产结构 劳动报酬率 农业剩余劳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