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际:道德原则与历史判断——以唐代维州事的评判为例  

Moral Principles and Historical Judgments in Confucianism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金刚 Zhao Jingang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哲学系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2期26-32,共7页ETH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朱熹理学中‘气’的思想研究”(编号18CZX028);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孟子: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编号21DTR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义利”是儒家的道德原则,也是重要的实践原理。儒家学者不仅在理论层次上辨析“义利”的具体含义,更在具体的历史行动中应用此一原则。在具体的历史情态下,由于实践主体不同的历史处境、历史意识,导致他们对“义利”的分判有所差异。唐代维州事与牛李党争这一朋党事件有关,其义利表述夹杂了“朋党”因素,司马光在评价此事时由于其当代史处境,认同了牛僧孺的表述,而胡寅、朱熹等则从“理势”的分析出发,不认同司马光的观点,认为不能从言辞表面来分别义利,王夫之更是指出不能以一时的历史处境来规定普遍的道德原则,但由于明末清初的特殊背景,他又坚持认为不能对夷狄讲信。对维州事的评判展现出儒家原理落实于具体历史情境中的复杂性,展示出原理与历史的互动关系。将儒家原理从历史中抽离出来,就可能导致原理的教条化,失去思想的活力。

关 键 词:义利 理势 朋党 夷夏 儒史 

分 类 号:B82-092[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