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论道德行为中的情感因素  

"Repay an Injury with a Good Turn"or"Repay an Injury with Straightness":Study on Emotional Factors in Moral Behavior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伍龙 Wu Long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4期27-33,共7页ETH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编号19ZDA033);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培育项目“由‘听’看先秦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编号A-7031-18-00402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孔子认为一般人面对怨恨时,“以直报怨”优于“以德报怨”。这体现出孔子注重道德主体的情感因素,强调人与人之间在情感层面的对等,而这一道德规范也因具备了情感基础而能更好地被践行。《道德经》提出“报怨以德”,其内涵与孔子的主张有相通之处。“以直报怨”与“以德报怨”的差异与张力提示我们注重道德主体的情感因素,并留意其具有的“情理兼备”的特质。这既能避免对道德主体、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作抽象理解,又使得对道德主体及其行为的评价不会导向相对主义。唯有如此,才能在尊重道德主体的基础上,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落实道德行为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关 键 词:以直报怨 报怨以德 情感因素 道德行为 

分 类 号:B82-0[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