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萧散”思想的美学阐释  

An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ought of“Xiao San"”by Song Dynasty Schola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浩[1] 王启迪 

机构地区:[1]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出  处:《宋史研究论丛》2024年第1期482-499,共18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宋史研究专项课题“历史语境与哲学观念:‘大生命’视域下的宋代艺术研究”(编号:2023HSS006)的阶段性成果;河北省社科基金“饶宗颐艺术思想研究”(编号:HBY21S05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萧散”思想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庄子关于“散”之问题的讨论,为“萧散”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基础。“散”之内涵在后世的发展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东汉蔡邕“欲书先散怀抱”赋予“散”以批评意义,魏晋士人将“萧散”作为人物品评概念。有宋一代,随着道禅哲学的流布和兴盛,“萧散”发展为具有清晰理论内涵的美学概念,不仅适用于人物品评,而且在苏轼等文人的倡导之下,亦成为重要的艺术批评概念并被广泛使用。此外,“萧散”又成为宋代文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以及心性超越的哲思表达,文人于“萧散”的生活中涵养性情,彰显自在、无碍的生命状态,直指清净澄明之自我本心。

关 键 词:宋代文人 萧散 心性 生命 

分 类 号:K244[历史地理—历史学] I01[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