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位·有无·心迹——论《周易正义》对玄学的转化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ositions,Being and Nothing,Mind and Trace:On Transformation of Wei-Jin Philosophy by Zhou Yi Zheng Yi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海忠 Hu Haizho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5期40-45,共6页CHINESE PHILOSOPHY

摘  要:《周易正义》中有一种被忽视的“无应之应”的易例,与“同位有应”不同,“无应之应”体现了玄学对易例的拓展,其理论内涵是以否定性的“无”为基础来建立普遍而本真的相应关系。郭象《庄子注》中大量出现的“无心”被孔疏继承下来,“无应之应”从心性论来讲即“无心感物”。孔疏将郭象“所以迹/无心-迹”这一理解圣人的框架改造为“无心有迹”“心迹俱无”两种形态,“迹”被肯定为积极的“功业”,是“无心之体”的经纶之“用”,这种思想克服了郭象圣人形象的困境,在玄学的基盘上开启了唐宋时期重建政教秩序的历史方向。

关 键 词:同位相应 郭象 易例 无心 所以迹 

分 类 号:B22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