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味”融变:《粤讴》英译本译者行为“务实”探究  

The Integration and Change of“Cantonese Flavor”:An Inquiry into the“Pragmatic”Tendency of Translator’s Behavior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antonese Song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繁健[1] 谭庄颖 Zeng Fanjian;Tan Zhuangying

机构地区:[1]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粤海风》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摘  要:《粤讴》是清代文士招子庸辑录而成的民间曲艺集。1992年,Peter T.Morris重译《粤讴》。本文以内容分析为方法,以NVivo12为辅助质性分析软件,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牵引,以翻译外因素,即译本绪论中译者的翻译目的为线索,在翻译内探寻《粤讴》英译本中的译者行为特征。NVivo12统计数据显示:译者行为在词汇层面,使用易于读者拼读的刘锡祥粤语拼音方案,对富含文化意象的地名和人名以音译为主,同时加以注释;在方言用词的英译上,大体采用意译策略。在韵律层面,译者则选择省译。在目标文本生成环境层面,译者通过省译部分序言、增加翔实的绪论和注释对目标读者的背景知识进行了大量补充。据此结论,译者行为整体呈现出理据可考的“务实”倾向,这与绪论表达的“读者为先”的翻译目的不谋而合。

关 键 词:《粤讴》 地方曲艺 译者行为批评 务实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