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旭 WANG Xu
机构地区:[1]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出 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78-85,共8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职学校文化的生态模型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23YJC880101)。
摘 要:巴赫金对话理论不仅是一种文艺学的理论创新,还是一种关于“人”的主体建构的哲学理论。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狂欢理论和时空体理论均以“对话”这一哲学范畴作为生发点,在本质上共同指向巴赫金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关注,它们三者是巴赫金对话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性变体。具体而言,复调理论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审美转型,狂欢理论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尘俗化与肉身化,时空体理论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学基础。站在哲学的高度,基于对巴赫金对话理论人学价值的挖掘,不难发现“人”是一个未完成的时空体,是一种诗意的生成,始终呼唤着对话与应答。“人”因其占据着唯一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时空位置,故而同时具有视阈剩余和视阈短缺,需要在一个充满多声部的复调世界中不断地向他者敞开。对巴赫金对话理论人学价值的探寻有助于重新审视审美事件和生活事件,回答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的关系,促进人与人更好地对话,并在对话中实现每个“人”的主体建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