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教学中诗性文化理解的达成——以“十里红妆”主题教学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国华(文/图) 

机构地区:[1]浙江省杭州市东园小学

出  处:《少儿美术》2024年第6期10-12,共3页Children Art

摘  要:文化具易逝性,又具永恒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一定区域的集体认同慢慢积聚而成,并成为社会生活一种在骨子里的精神仪式与存在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具有相对性,非绝对意义上可说对或错,它需要参看相应的地域和对象来做出判断。因而,对于文化的内涵和现象,我们需要建立批判性的思维,在教育的层面也一样。“十里红妆”作为流行于江浙宁绍地区的一种风俗与世相,具有区域的显性,也一定有着中华民族最广泛的共性,或多或少成为这个民族对美好幸福追寻的一种向度,折射出我们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共同取向。这种美好取向也是人类幸福感一种最朴素的需求.

关 键 词:主题教学 诗性文化 十里红妆 集体认同 易逝性 宁绍地区 幸福感 永恒性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