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还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张中良教授学术访谈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中良[1] 王梦琪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30

出  处:《中华文化论坛》2024年第3期12-18,共7页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摘  要:张中良(笔名秦弓)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抗战文学研究,重视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向度,将多年治学方法总结为“历史还原”。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一是明了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二是发掘文学作品的历史内涵;三是理清包括文体、语体等在内的文学演进的历史脉络。张中良教授以“民国史”视角审视中国现代文学,致力于“民国文学”的阐释,这一概念旨在还原现代文学的民国历史背景,有助于完整地呈现、准确地把握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整体风貌。基于历史主义的眼光与比较文化的视野,张中良教授对“正面战场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具有填补文学史研究空白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增强两岸互信、谋求和平发展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近些年,张中良教授深耕于“敌后战场文学”,撰著《中国抗战文学史》,并从“正面战场文学”与“敌后战场文学”的角度共同描绘出了抗战文学的宏伟画卷。

关 键 词:现代文学研究 历史还原 抗战文学 文学史研究 民国文学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整体风貌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