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良

作品数:49被引量:8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抗战文学抗战敌后战场民国中国现代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东岳论丛》《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华文化论坛》《甘肃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走向历史深处——张中良谈治学
《艺术广角》2024年第6期13-24,共12页张中良 
改革开放的时代赋予张中良走上学术道路的契机,学术写作40年,他从作家作品解读起步,逐渐明确学术方向——翻译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民国文学史研究、抗战文学研究,由此走向历史深处,在对现代文学学科有所贡献的努力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
关键词:现代文学 历史还原 审美多元 中国主体 勇于创新 
《丛刊》体悟:反思·开放·创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2期211-229,共19页张中良 
《丛刊》走过了45年历程,值得珍视的传统是:以反思促发展,以开放求创新。鉴于学科历史上的坎坷曲折,《丛刊》创刊伊始就有清醒的反思意识,编委执笔或组织策划、深度参与学科年度述评,《丛刊》十年、二十年述评,现代文学史及当代文学史...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反思 开放 创新 
历史还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张中良教授学术访谈
《中华文化论坛》2024年第3期12-18,共7页张中良 王梦琪 
张中良(笔名秦弓)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抗战文学研究,重视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向度,将多年治学方法总结为“历史还原”。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一是明了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二是发掘文学作品的历史内涵;三是理清包括文体、语体等...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 历史还原 抗战文学 文学史研究 民国文学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整体风貌 
中共抗战文艺政策的务实与前瞻
《学术月刊》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张中良 赵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文学研究”(17AZW02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党从全面抗战的现实需求、形势变化与发展趋势出发,不断调整文艺政策,由对“抗战建国”的认同与独到阐释,到举起新民主主义旗帜,再具体到工农兵方向的倡导与实践,表现出浓郁的务实色...
关键词:抗战时期 中共文艺政策 务实 前瞻 
老舍的抗战书写:国家至上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12期100-112,共13页张中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7AZW024)的阶段性成果。
“庚子事变”的国仇家恨在老舍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其早年创作即表现出爱国情怀,堪称现代爱国文学的先驱者。“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发生更加激起他的爱国热情,虽然时用曲笔、语调幽默,但锋芒指向侵略者及投...
关键词:老舍 抗战书写 国家至上 家国情怀 
从历史认知功能审视现代长篇小说的价值被引量:1
《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124-129,共6页张中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文学研究”(项目号:17AZW024)的阶段性成果。
在小说文体中,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各有千秋,难以彼此替代。但若论历史认知功能,长篇小说是最有力的承载者。从晚清到现代,外国文学翻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留学生海外游学,本土外语教育快速发展,现代作家受到外国文学与...
关键词:小说文体 现代作家 外国文学 现代长篇小说 历史认知 文化心理结构 认知功能 留学生 
从历史还原寻找现代文学学科创新的突破口被引量:2
《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9期70-83,178,共15页张中良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文学研究”(17AZW024)。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成果丰硕,但也由于历史原因及学科本身的惯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激起学科发展的活力,“历史还原”不失为一种可以选择的突破口。现代文学在民国背景下发生发展,与民国之政治、...
关键词:历史还原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创新 文学传统 
老舍的抗战书写:国家至上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89-100,111,共13页张中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7AZW024)的阶段性成果。
“庚子事变”的国仇家恨在老舍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其早年创作即表现出爱国情怀,堪称现代爱国文学的先驱者。“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发生更加激起他的爱国热情,虽然时用曲笔、语调幽默,但锋芒指向侵略者及投...
关键词:老舍 抗战书写 国家至上 家国情怀 
孙犁抗战文学诗性叙事:“映日荷花别样红”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1期90-92,共3页张中良 
一、以叙事诗为诗性叙事启程孙犁,1913年农历四月出生于位于淳沱河南岸的河北安平东辽城村。幼时家贫,在田野里采野菜、上树授榆钱柳叶、摘杨花的经历,给他的心灵打上了自然、淳朴的底色。从小喜欢听说书与三弦,看河北子等地方戏,富于...
关键词:抗战文学 诗性叙事 孙犁 映日荷花别样红 民族色彩 叙事诗 杨花 地方戏 
从《腹地》看冀中敌后抗战被引量:1
《抗战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77-89,共13页张中良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文学研究”(17AZW024)阶段性成果
王林写于1942—1943年的长篇小说《腹地》,虽然出版前后历经坎坷,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加见得出其抗战史诗价值。《腹地》主要以辛庄为窗口,表现出冀中敌后根据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等基本风貌,堪称冀中根据地的“...
关键词:王林 《腹地》 冀中 根据地 敌后抗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