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弯弯 付裕 陈栋[2] 张青[3] 张楚瑶 赵冰冰[5] 夏敏 沈源明[7] 王建六[8] 刘晓霞 汪希鹏 林蓓[11] 韩钦[12] 王颖梅[13] 王蓓蓓 孙朝阳 陈刚[1]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武汉430030 [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济南250012 [4]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广州510060 [5]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南宁530021 [6]青岛大学烟台毓璜顶医院妇科,烟台264000 [7]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肿瘤科,杭州310006 [8]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100044 [9]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肿瘤科,上海200011 [1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产科,上海200092 [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沈阳110004 [1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100191 [1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天津300070

出  处:《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年第6期465-46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2YFC2704301)。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和透明细胞癌(EC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23个医疗中心收治的ESC(260例)和ECCC(10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同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按照1∶2匹配745例子宫内膜样癌(EEC)患者作为对照,比较EEC、ESC、EC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1)临床资料:EEC、ESC、ECCC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别为(60.1±7.4)、(61.5±8.0)、(60.4±10.8)岁,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SC和ECCC患者的体重指数[(24.2±3.0)、(23.6±3.6)kg/m 2]低于EEC患者[(24.8±4.2)kg/m 2],ESC患者已绝经比例(90.0%)高于EEC和ECCC患者(82.9%、81.5%),EEC患者的阴道异常流血发生率(88.3%)高于ESC和ECCC患者(82.5%、79.6%),EEC患者的阴道排液发生率(9.7%)低于ESC和ECCC患者(15.0%、21.3%),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实验室检测指标:在EEC、ESC、ECCC患者中,ESC患者的癌抗原153(CA 153)水平显著升高(P<0.01),ECCC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P<0.001)。(3)病理特征:与EEC患者比较,ESC患者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率增高(12.3%、18.2%)、深肌层浸润(>1/2)比例增高(21.5%、35.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Ⅳ期的比例增高(16.1%、42.7%),ECCC患者的ER阴性率(6.4%、75.0%)、PR阴性率(10.9%、70.7%)均增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预后:log-rank检验显示,ESC和ECCC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73.5%、79.6%)均显著低于EEC患者(96.5%;P均<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ESC(HR=4.31,95%CI为2.59~7.16;P<0.001)和ECCC(HR=4.01,95%CI为2.08~7.72;P<0.001)、FIGO分期为Ⅲ~Ⅳ期(HR=3.86,95%CI为2.48~6.00;P<0.001)均为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EEC患者比较,ESC患者绝经后女性更多,CA 153高表达,LVSI、深肌层浸润发生率更高,晚期患者占比更�

关 键 词:透明细胞癌 浆液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COX回归分析 回顾性研究 发病年龄 子宫内膜样癌 绝经后女性 

分 类 号:R737.3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