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文光焰 陈斯敏 吴婵 王玮[2] 杨新宏[1] 张志华[2]
机构地区:[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检验室,河北承德067000 [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
出 处:《承德医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26-330,共5页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
摘 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ITP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育龄期女性和60岁以上老年人为高发群体。目前,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失耐受导致体内多种细胞的免疫异常,致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和血小板生成减少,与其相关的指标主要有Th1、Th2、Treg、抗血小板抗体、miR NA等。随着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术、利妥昔单抗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的开发及治疗,ITP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但仍无法治愈。因此,了解ITP发病机制、探索其相关指标对临床开展药物治疗尤为重要。为了寻找ITP有效的免疫治疗靶点,改善患者预后,现就ITP发病机制与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机制 指标 治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