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殷东 徐振晔[1] 俞洋 赵海磊[2] 孙璐 WANG Yindong;XU Zhenye;YU Yang;ZHAO Hailei;SUN Lu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3]静安区中医医院,上海200072
出 处:《中医文献杂志》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基 金:上海市中医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1MC1930500);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肿瘤)(shslczdzk03701)。
摘 要: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古代医籍和史学著作中对肝癌的病名记载错综复杂,其命名法则可分为病机和症状两大类。诸子百家告诫后世,饮食不当、嗜酒、七情内伤是导致肝癌发生的病因。在肝癌的发病机制中,邪实为痰、瘀、毒,正虚在于气与精,病位在肝、脾、肾。其中,脾胃学说源于内经时代,成熟于元代李东垣;肝肾同源和精气学说均起源于《周易》;痰病学说和血瘀学说起源于《内经》,经历代医家补充完善,理论体系至清代走向成熟;而癌毒理论可分为滞、热、痰、瘀致癌,与病机互为因果。本文着眼于从文史医学角度梳理肝癌古代病名及病机理论的发展过程,并进行研究、归纳,供同道参考。
分 类 号:R256.42[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