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振[1] Zhang Zhen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24年第7期16-27,共12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理性’哲学与政治主体:梁漱溟教育思想研究”(批准号:2023NDQN52);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社科专项“‘五四’前后中国审美话语的社会政治意涵研究(1917—1925)”(批准号:2024CDJSKJC10)成果。
摘 要:作为蔡元培提出的重要审美概念,“创造”关联着他对近代科学的负面后果的检讨,即瓦解人自由的创造性。“创造”概念强调美术的价值不是模仿自然而是表达主体的理想,美育也应以一种非机械模仿的方式培养人的生机和能动性。此外,蔡元培吸收罗素的“占有冲动”与“创造冲动”概念,将“占有”与科学、知识、功利相联系,将“创造”与美术、情感、无私相关联,以后者匡正前者,这成为他思考中超越欧洲帝国主义及战争逻辑的依凭。美术、美育的创造潜能既指向对人的精神与情感世界之生机活力的陶铸,也指向对功利性占有的超克和对互助式人道主义理想的追求。在“五四”语境中,蔡元培为新文明再造提出了一条深刻的审美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