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地以现代范畴与历史对话  

Appropriately Using Modern Categories to Dialog with Histor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欣然[1] LI Xinran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4

出  处:《清史研究》2024年第4期122-128,共7页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摘  要:在现代分科设学的学术语境下,史学研究者的思考常要顾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包括史学下各细分门类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时会被学生提问:对于同一人物(比如鲁迅)的研究,史学和文学、哲学的处理是否有区别?对于同一研究对象(比如胥吏),从政治史、社会史进行史学研究,和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研究有何不同?(1)作为入门者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特别能体现现代学科分隔所带来的对理解过去的基本困惑。进而言之,当我们在用政治、经济,包括诸如宗教、舆论等现代范畴理解历史时,都需要注意现代与历史之别的影响。现代分科设学带来的界限区分,包括现代范畴对史学的影响,可以是海妖塞壬迷惑心神的歌声,但也完全可以是帮助攻陷耶利哥墙的号角。在把握好“度”的同时,如何适当地利用现代的区分和范畴与历史对话,可以体现身处21世纪的人对历史和学术的特别理解方式。而以青年学者的身份讨论这个议题,与其作宏观抽象的综括,我更愿尝试像串贝壳项链一样把一些平时的阅读和思考贯连起来,通过具体问题的简述来贡献一偏之见。

关 键 词:现代学科 耶利哥 学生提问 史学研究者 入门者 青年学者 政治史 一偏之见 

分 类 号:K249[历史地理—历史学] K092[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