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荀子思想的历时性发展之维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Temporal Development Dimension of Xunzi's Thought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涛[1] Liang Tao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4期5-12,共8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摘  要:目前荀学研究中普遍存在忽视荀子思想历时性发展的问题,学者往往把《荀子》三十二篇看作一个整体,用某一篇或几篇的观点去解读其他各篇,结果得出不同的观点,造成不必要的争论,或者指责荀子思想存在内在矛盾。荀子一生经历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分别受到赵文化、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影响,《荀子》为议论体,其各篇是荀子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存在观点的变化是正常现象。荀子的人性论是情性一知性说,既认为放纵情性会导致争夺、混乱,又主张依据知性可以明确规范,建立秩序,只不过对情性、知性的具体理解存在前后的变化,因而存在不同的表达。性恶心善说是《性恶》篇的人性论主张,是对情性-知性说的具体表达,不适合运用到其他各篇。荀子没有提出性朴说,而是主张朴-伪说或性朴-伪盛说,它同样只适用于《礼论》篇,不可推及到其他各篇。荀学研究者应当借鉴西方学者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进行历时性研究已经是普遍性做法,完成从系统-统一论范式到历史-发生论范式的转变。

关 键 词:荀学 历时性 情性-知性 性恶心善 性朴 

分 类 号:B222.6[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