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钱俊男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24年第7期41-41,共1页
摘 要:入伏,即进入“三伏天”,标志着真正暑天的开始。《汉书郊祀志注》中载:“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那么,“伏天”是如何确定的呢?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