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辰雪[1] 王银泉[2] JIANG Chen-xue;WANG Yin-quan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出 处:《上海翻译(中英文)》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基 金: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中医汉学家翻译思想及其影响研究”(编号:20CYY004);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耶稣会士翻译与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编号:17FZS039);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体系研究”(编号:18ZDA322);2022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本草纲目》中文原本和由18世纪在华法国传教士汉学家翻译后刊载于欧洲汉学名著《中华帝国全志》的法语译文,发现《本草纲目》对欧洲知识界的吸引力在于它与欧洲博物学(natural history)知识体系的匹配性,因为其在欧洲被视为博物学著作而非中国文化典籍得到译介,翻译和传播活动的知识迁移模式呈现为对中医药作为实体知识的选择、加工和传播,并在博物学语境下进行重构和传递。通过显性和隐性知识间的调校、全景式的知识呈现,译文对作为本草典籍的《本草纲目》进行了科学实用主义倾向的知识加工,从而将源于中国文化的医药知识迁移融入西方博物学知识体系,成为融合和加工中西方知识之后的杂糅产物。《本草纲目》的译介促进了中医药知识从地方性知识成为世界性知识,诠释了中国知识为世界文明演进作出的积极贡献,也提高了中华医学文明的世界性认同及其对中西文明互鉴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